2023年7月5日-7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N场发布”共18场会议及若干发布、展示、推广等活动,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共识,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汽车行业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在7月7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八:助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ESG生态体系”上,责扬天下副总裁代奕波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来自责扬天下的代奕波,首先感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这样的机会,能够提供给我和大家一起交流中国汽车企业供应链ESG韧性构建。
责扬天下到今年已经成立了20年,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是国内本土最先开展ESG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咨询的商业机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刚才李秘书长提到了可持续发展或者ESG议题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已经愈发加强,如何应对?吉利的陈总也给出了吉利的回答。中国汽车行业ESG生态的构建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是供应链,我认为这是重要的突破点。
为什么以供应链作为突破点?不仅仅是汽车行业属性决定的,这也和汽车全球价值链的布局有着重要的相关性。汽车供应链ESG韧性的构建,它的作用、影响不言而喻。我们认为供应链ESG问题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是商业的选择。
从全球来看,经济社会环境处于“VUCA”状态,包括不确定、不稳定、复杂性以及模糊性,这在汽车行业尤为凸显,因为全球国家之间相互关联和依存,使得汽车行业的产品、原材料,包括信息和数据的广泛流动,形成了高度复杂的网络结构。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中,现在又掺杂进去很多新兴、非传统技术、法律、贸易的新型议题,包括气候、生物多样性、数据安全等等,实际上这样的组合使得汽车供应链也呈现了“VUCA”的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多不确定的突发性风险非常容易导致汽车供应链的中断,其实在过去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相关ESG问题产生的供应链中断也经常会发生。所以对于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来讲,ESG议题的出现,特别是他们与供应链之间的关联强弱、方式,甚至发生位置的多元性,都会对汽车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方式和内容带来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从供应链端来感受到的是ESG的要求正在从自愿性向强制性转变,也就是在汽车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时候,ESG合规风险可能成为最重要或者首先面对的基础性风险管理。刚才几位嘉宾的发言中都或多或少提到了多个国家地区,特别是欧盟近年来频繁出台一系列ESG相关指令,在十多年前都是自愿性。
比如它用的词是“原则”“战略”“行动计划”,但这两三年已经改变用词,叫做“法案”、“指令”,这个态势在近两三年尤为凸显,所以我们看到企业对于供应链开展ESG管理正在从自愿性选择转变为合规性管理的重要内容。
这就不难理解,刚才吉利陈总展示的时候,为什么把合规放在基础,而且是议题的基石性行动。
其实企业在供应链的ESG管理中,首先要履行好合规责任,满足合规底线的要求,否则供应链上造成的ESG合规问题会对企业商业经营模式造成非常基础性的影响。
不同于传统的合规管理,以前传统合规管理一提到都会在贸易、反腐败方面,随着这些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我们会发现目前的合规管理,ESG属性是非常强烈的。可能在之前一提到和欧盟的合规或者ESG可持续发展议题,人权、劳工是已经引起大家重视、关注或者已经有管理措施的内容,但现在我们发现欧盟的法律法规会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众多议题,比如碳边境关税调节机制,甚至在去年年底提出了关于“零毁林”的法案。
可能大家觉得森林和汽车行业有关系吗?其实有关系,我们用的轮胎、内饰的纺织品都和森林、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欧盟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企业不仅要实行ESG系统性管理,甚至在供应链上也要进行相关的信息披露。
当然并不是在欧盟的法律法规才有,其实在国内也有,最近这两年相关的非常细分的法律法规出台。比如关于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评价指标,还有汽车数据安全方面的管理规定,以及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披露的要求。
除了来自政府机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以外,可以看到整车厂、供应链不同环节所谓的客户,也在带领更多的供应链企业推进环境及社会友好型供应链的构建。因为越来越多的OEM、各种类型的客户已经意识到了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或者是ESG竞争力会对自身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和大家分享一些数据。左边是来自于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的研究报告,在去年的时候,对中国企业的问卷填写情况进行了总结,这样的机构主要是希望能够调查、反映企业在气候、生物多样性议题,比如森林和水方面的数据填报,他们会给出一些评价。
中国企业去年有将近3000家回复了气候变化问卷,这个数据较前几年有了大幅的提升。近3000家企业里,大约2580家企业为什么会提交这个问卷?是因为他的客户通过CDP来邀请这些企业,因为他们是我的供应商,我希望他们在你这儿填问卷。也就是来自于客户的购买驱动力使得很多供应商进行了气候方面的环境信息披露。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迫切需要寻找具有ESG韧性的供应链伙伴来构筑他们自己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不仅是在环境议题上。另外一个图显示的是在RBA发生的验厂评估的数据,中国工厂占据的面积比例是最高的。RBA也就是责任商业联盟,这是全球最大的推进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业联盟,很多车企都是RBA的成员单位,RBA的审计结果是全球目前应用范围最广、接受程度最高的第三方审核认证机构。所以从RBA的视角,可以看出客户端对于供应链企业ESG表现的关注。
不仅如此,ESG概念本身的出现,实际上和资本市场有很强的关联性,现在投资者对于企业供应链的ESG表现也非常关注。投资者是将企业的ESG绩效或者第三方评价结果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考量。这里面的企业不仅仅针对整车厂,供应链中的很多企业都是上市公司,当然在一级市场也有股权投资情况发生,ESG的分析对投资决策影响度很高。
资本市场对投资者、企业ESG的评价往往是通过第三方评级机构展开的,我列了一些LOGO,可以看到有国际全球影响力的机构,包括MSCI、标普等等。在国内,像深交所下面的国证指数也开始对企业的ESG表现进行评级,对于ESG表现的评级,我们发现和供应链非常相关。
一方面是在方法学中,有专门的指标门类,就是供应链管理的ESG指标,同时还有很多针对企业整体上的评价,但它会问,比如整体性评价里在供应链中又是什么情况?比如谈到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这是对企业整体的要求。但是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里,我们在供应链上供应商的原材料、零部件的监督管理上怎么做?也提出了要求。
针对供应链ESG管理的具体要求,我们看到汽车行业企业也在开始采取行动,再继续和大家分享一些数据。
责扬天下是Drive Sustainability中国网络的协调方,去年组织了小规模的“人权尽责管理调研”,在调研中已经有50%以上的供应商制定了和工作条件以及人权、劳工实践相关的正式政策,并且超过40%的供应商企业开展了与人权尽责管理相关的管理行动。
在供应链里推进ESG管理,大家仍然认为目前这种专业化的工具和指导还是一个挑战。从企业行为端,我们看企业从信息披露端在自己的报告研究中,虽然比例不太高,其实与前两年的研究比较来看,还是有明显的上升。
比如企业选择在自己的报告中披露、采购政策是否有ESG的考量,是否真正对供应商开展了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能力建设。我们了解到很多企业,甚至在自己的采购部门、采购团队里专设了可持续采购经理,甚至是可持续采购专业团队。
对于企业供应链ESG韧性的构建,尽管现在仍然刚开始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认为正好是很好的时间节点,或者是一个契机,能够帮助中国的汽车企业、供应链企业构建相关的管理体系。
我们提出了比较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重要的四大行动,分别是治理、评估、策略、指标与目标。
1、治理。
从治理角度来看,管理架构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用中国常用的词语叫“领导表率”,高层组织架构的建设比较容易,但实际上这种组织架构对于汽车企业,由于产品的复杂性,它更需要跨部门的内部协同团队参与,包括产品设计、业务发展、物流以及市场和销售。
还有治理-政策制度,我也看到随着ESG理念在企业的深化,企业内部开始出现了一些新型制度,另一方面看到企业的网站中,特别是汽车企业的网站中开始有一些对外的公开承诺,不管是气候承诺,还是劳工人权承诺都在出现。其实这块反映的是整个企业管理决策层对ESG的重视、理解,以及对长期目标的一种设定。
在企业内部的专项供应链管理中,我们也看到很多细节的操作性方法工具与制度的形式出现,区别于传统的企业内部制度管理,从ESG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政策制度的公开和透明度更为重要,所以适合公开的制度也非常建议企业能够让利益相关方知晓。
2、评估。
我们侧重关注的是风险的评估,刚才一直说到供应链ESG的管理,合规是重要的内容,合规风险肯定是更多考虑到的。但是由于供应商这么多,供应链的层级有八九个,不可能有时间、有精力,甚至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去管理所有的供应商,这时要对优选权进行识别。优选权的识别可能要考虑所在位置,原材料所处的行业,因为这些要素的不同会决定即使有可能是同一类产品的供应商,由于他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ESG的风险、优选权就会不一样,有些可能是水资源优先,有些可能是气候风险优先,这块对于供应商的风险评估需要从ESG的角度来考量。
当我们对ESG的风险有理解以后,可以针对它的风险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有些供应商只需要来回答基础问题,但有些供应商风险等级高,他的产品、原材料对我们非常重要,现场审核必不可少。有些审核可能三年一次,有些供应商的审核要每年都做。
3、策略。
关于具体的策略,我们想强调穿透一级供应商的协同管理。其实在供应链采购商,汽车企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已经不陌生,借助信息技术完全可以把更多的ESG可持续发展议题纳入进去,追踪从源头开始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表现,因为这块能够让我们对风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这也是呼应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要求。所谓法律法规的监管不是对一级供应商的监管,是对源头供应商整个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在追踪或者穿透一级供应商的管理中,一些成熟的专业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建议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参与行业倡议,应用行业指南和标准的方式来加快管理的专业化和效率,不需要完全依靠自己来研发。我们列举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国内的中国五矿化进出口商会的倡议,我们觉得都是可以使用的。
策略上还有一点是信息透明度,欧盟的CSDDD(可持续尽责调查法令)中明确提出,尽责管理的最后一步是信息披露。我们也看到国外的OEM、中间环节的供应商在专门披露供应链的管理报告、冲突矿产的专项报告,这种信息披露的手段非常多。一方面,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不管是发报告,还是网站增设栏目。同时我们建议在更多的商业交流场景,比如供应商大会能够让这些信息有更好的透明度。
4、指标与目标。
供应链管理并不是一次性工作,需要螺旋式上升、提升、改进。不管是工作的过程,还是工作的结果,都需要定量可测量,更重要的不光是定量的结果,更多还需要企业考虑合规要求、行业平均水平以及客户需求、甚至是企业考虑自己的领先性竞争优势,进行目标设定。如果目标能具有雄心,那么给予相关方、客户、投资者的信心会更强。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中国汽车企业为了增强供应链的ESG韧性,需要从传统采购转向可持续采购,在原有的供应商管理基础上,与ESG管理进行整合。也就是除了产品的价格、质量、交货期以外,还要关注产品可持续ESG属性,不仅是管理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最终交付物本身,实际上还要考虑这些交付物的生产过程,包括供应商如何管理运营的,如何在生产过程中考虑环境、社会问题,需要把可持续和ESG要素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政策、准入的评估、日常的审核和管理,甚至我们看到有些企业把对供应商的ESG评价作为供应商入库的前置条件。当然还有很多赋能培训和沟通改进工作等等。
我们认为供应链ESG韧性的增强不是靠一次审核、一次验厂、一个证书能够解决的,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方案,才能更长期地应对未来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要求。同时在风险识别中,也许能够识别出供应链独特竞争力的重要突破点。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