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人在网上跟一位知名企业家“连麦”时诉苦:背负了30年的房贷,疫情期间公司倒闭被迫失业,母亲也生病了,在种种重压下,生活得很压抑很痛苦。
放在十年前,能够背上30年房贷是多么幸福,坐看房子打着滚地升值。现在不一样了。这充分说明,贷款买房本身没有对或错,只是形势变了,房价暴涨的时代过去了。
(资料图)
那个网友压抑痛苦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那位老板回答得很干脆:如果房贷让你变得压抑痛苦困惑,就把房子卖掉,赔钱也卖掉,去选择更轻松的生活。
这位老板讲得很好,确实有“战略眼光”,我完全同意。但同时我又有疑问,那位网友真的去卖房子,未必能够卖掉吧。谁会在现在这个情况下花几百万接盘一套房子?
“形势比人强”的一个特征就是,你明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就是做不到。
“形势比人强”的另一个特征是,你虽然发财了,但万贯家财并非你个人努力所致,更多是大环境及运气所赏赐。
最近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揭晓,报什么专业又成了话题。以指导学生报考为专长的网红张雪峰老师,因为反对报考新闻专业遭到一些人批判,获得一些人的支持。
我的观点是,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应该认真学习张雪峰的非重要讲话精神,如果是非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就不用也不会搭理张雪峰说了什么。
道理很简单,张雪峰作为靠给人提供报考指南吃饭的个体户,一定会服务于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如果忽悠这些孩子等于砸自己的饭碗。他知道那些非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不会成为他的客户——那些孩子上大学前,父母就把饭碗给他备好了,读什么专业那还需要个体户的指导?
总之,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应该了解什么叫“形势比人强”。
你去问问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哪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好?我估计答案很可能是“父母有本事”的就业情况好。这就是形势。
形势是,社会发展到了一部分人富起来的阶段,这些人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啊,努力将自己掌握的财富、资源甚至隐形的权力,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这是人的天性,这个天性往好听的方面说是爱,往不好听的方面说是用自己财富资源和权力呵护自己的基因。这个天性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
社会阶层固化很糟糕么?不。比起社会动荡来说,甚至可以说一点也不糟糕,反而是美好的时代。毕竟,固化是社会持续总体稳定的一个结果。历史地看,社会稳定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宁为太平犬嘛。
了解这样的形势之后,普通人家的高中毕业生怎么选专业,我的回答是学习一技之长。那些能给学生一技之长的专业是好专业。
《儒林外史》是讲明代人考科举的故事,所有的读书人以考试当官为目的。这书第一章讲的是王冕的故事,与后面所有读书人的故事都不同——王冕坚决不当官,一生活得很潇洒。他一介布衣,没有产业,又不寄生于体制,如何潇洒?因为他有一技之长,会画画,走到哪儿都能画画挣钱。
现在跟30年前的形势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只要考上大学就有工作,就能改变普通人家的命运。那时的形势是,当时大学生少,所以学历的含金量高。普通人家孩子拼学历意义不是太大了,没有爹可以拼,可以拼手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大蛋糕”的边际效益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分蛋糕而不是如何做蛋糕,于是就开始内卷。孩子之间内卷,拼的是什么?拼的当然是父母获取蛋糕的能力。
所以对于有些家长热衷于“鸡娃”不是太赞同,与其卷孩子,不如卷自己。你把自己卷成富豪,你家孩子学啥专业都行甚至啥专业不学都行,你自己不行,非要难为孩子,小心把孩子卷出毛病来,得不偿失。多读点孩子被卷出问题的社会新闻就会知道,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其实已经足以让爹妈感到幸福。
愿意了解形势,就会明白,时代是变迁的,每一代人被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所塑造,用上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指导下一个时代的行为,意义不大甚至适得其反。
不得不承认,当满街都是大学生的时候,拼爹时代也不可避免地来了。我不想探讨拼爹时代好不好,只想说这是一种躲不开的必然趋势——除非推倒重来。
社会总是努力追求稳定,而稳定会导致保守,保守导致板结。前面说过,这是人性所致,即有权力有资源有资本的人努力让后代继承自己的权力资源资本。吊诡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追求什么越容易走向反面。
不用过于眼红别人家的孩子有万贯家财可以继承。
虽然资源权力和资本可以传承,但是古人早就说过“富不过三代”——孟子这话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我的解释是,最多三代人之后形势就变了。看历史可知,形势最大的变化的结果就是,之前的财富和权力可能成为原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没病没灾就挺好,真的不用焦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