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天气的逐渐转凉令人食欲增加,贴秋膘的季节到了,人们也普遍开始发胖了,痛风发作又进入一轮“小高峰”。最近,西安市第五医院痛风联合门诊迎来了这么几位患有痛风疾病的病友。
李叔,58岁,“资深”痛风病友,反复双足趾、双膝、双手指关节红肿热痛10年,发现肾功能不全1年。
大周,41岁,痛风组“中生代”,病史3年,反复右足第一足趾红肿热痛。
(资料图片)
小王,26岁,痛风“新病友”,体检发现血尿酸增高,5个月前左足第一足趾突发红肿热痛,1周后自行缓解,此次因右踝关节肿痛难忍1天入院。
痛风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血液中过量的尿酸,沉积到关节局部,造成了关节局部的急性炎症,发病特点主要为急骤起病、红肿热痛,肿痛消失也较迅速,甚至可以自行缓解。间歇期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容易忽视。尿酸的前体主要是嘌呤,因此我们要少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但是,有以下几个误区需要大家注意。
误区一:远离啤酒海鲜就能不发作?
“吃”仅仅是痛风发作的一小部分原因。因为,只有20%的嘌呤来自外源性,而80%的嘌呤都来自内源性,也就是自身的新陈代谢。痛风患者往往因为代谢紊乱,导致容易堆积嘌呤、合成尿酸。所以,远离啤酒海鲜,仅仅是必要条件,做到后有利于预防痛风,但并不是充分条件,不代表做到后,就一定不会发作。
误区二:豆制品坚决不能吃?
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是有争议的,医生和科学家对此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全球著名的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经有相关研究证实,含植物嘌呤的食物,远远比含动物嘌呤的肉类和鱼类安全,而且甚至有多项研究证实,豆类食品的摄入总量,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呈负相关。所以,豆制品并非“坚决不能吃”。即使是含嘌呤更高的肉类,也是分情况的,在痛风发作的急性期,建议尽量少食用肉类。但是在间歇期,如果血尿酸降到比较低的水平,是可以适量食用肉类的。但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友,建议无论是豆制品还是肉类,都要适量食用,切勿过量,以免摄入蛋白过多,增加肾脏负担。
误区三:治痛风=降尿酸,一犯就开始“降尿酸”?
现在互联网发达,大家学习疾病知识的途径也很多,很多患者朋友都知道“别嘌呤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是治疗痛风的药物,因此很多人并未正规就诊,一发作就自行服用上述药物,结果经常有“越吃越犯”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第一,痛风确实是由于循环血清中尿酸过高导致的,但是,急性期时关节肿痛,却恰恰因为“多出来的”尿酸沉积到了关节局部而刺激关节导致红、肿、热、痛,这时需要进行抗炎止痛等对症治疗;第二,急性发作期,血循环里的尿酸其实并不在峰值,并不是降尿酸的最好时机;防止痛风发作的关键是“避免尿酸波动过大”,如果急性期就开始降尿酸,往往会导致尿酸波动幅度太大,反而容易症状反复迁延难愈。因此,痛风的治疗分两个阶段,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时应该以缓解症状为主,待5-7天症状缓解后,待关节局部的尿酸回到血液中时,才能开始降尿酸治疗。
误区四:外国“神药”效果更好?
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朋友经人介绍,服用所谓的专治痛风的“神药”,有很多还打着“国外代购”的旗号。建议大家不要这么做,服用不明成分的药物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行为。
事实上,很多药物成分其实跟国产药相近或相同,但由于病友不懂具体成分和服药剂量,可能会导致服药错误,不良反应增加;部分药物打着“国外神药”的幌子,实际却是没有国药准字号的国内小作坊“私人药”,成分不明,不良反应不明确,因为服用这类药物导致成瘾、胃肠道反应、肾损害等,这类情况也不少见。
痛风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我们应该早期改变自己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执行医疗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多饮水,避免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过量饮食、超重等,正规治疗、定期监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