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马志超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加快甘肃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时不我待。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力壮大实体经济。实施强工业行动,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区域合作多点发力,促进行业龙头企业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培育形成产业集群。聚力打造绿色石化、生物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链上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算力等产业,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甘肃枢纽节点建设,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以制造业骨干企业为重点,联合共建跨行业跨领域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全省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实施高耗能行业降碳节能升级行动,指导企业制定“三化”改造方案,推动企业开展全要素、全流程改造,引导高耗能企业使用能源高效利用工艺技术和清洁能源。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创新策源地科创优势,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统筹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建设兰州科学城,提升以重离子物理前沿与应用研究、干旱生境作物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的科技力量,争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落地布局。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知识产权+成果融资+专业服务”支撑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激励、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打造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萃英计划”,依托在甘高校、科研院所,积极推进柔性引才,依托创新策源地城市建设,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聚集人才平台。增强产业链创新发展动力,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推动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支持制造业大型企业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等服务,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
突出重点补链强链。深入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排头兵作用,提升产业基础水平和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进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智能装备、数字智能、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项目,建设飞地经济产业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加快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促进不同类型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各领域公共数据融合开放,引导社会数据高效流通,培育壮大数据要素市场。强化国际陆港、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等平台的支撑作用,扩大外向型经济规模,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国家油气、粮食、有色金属储运及精深加工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大宗商品增值服务,增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加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依托产业链条,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投资渠道,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在技术、业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做大潜在优质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促进企业精细化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国际中小科技型企业合作,拓展特色产品市场。
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加快石化数字化转型、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项目建设,持续实施钢铁、石化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升级行动,推动企业开展全要素、全流程绿色化及智能化改造,引导企业加大氢能、生物质能、光伏等清洁能源使用,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率先在汽车、家电、机械等重点行业开展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等降碳升级专项行动,全行业推广绿色产品谱系,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和新型建材应用,加强“城市矿产”利用,构建绿色产业循环发展体系。支持工业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绿色融合发展,加快“两高”项目处置力度,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切实做好项目节能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清理低效闲置用地,推广标准厂房,支持园区内企业间共建共享污染物集中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基础公共设施。
深化产业金融互融互促。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创新政府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投资方式多样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优先支持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高端产业,重点支持关系产业全局的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头项目,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发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优势,对接央行减排工具,升级绿色低碳项目库;设立绿色低碳发展专项基金和法人绿色银行及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争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推进完善碳交易市场。提升金融精准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探索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模式,重点解决中小企业、科技企业、民营企业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为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普惠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省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室
标签: